2024年9月24日
每年香港的夏季和初秋,天气炎热潮湿,这样的气候条件成为了蚊子滋生的理想环境,特别是登革热的传播风险也会随之上升。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(俗称花斑蚊)传播的病毒性疾病,这些蚊子尤其活跃于白天。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,蚊子的叮咬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为此,了解登革热的症状、传播途径以及有效的防蚊措施尤为重要。
登革热的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的4到10天内出现,包括:
在蚊子高峰期,采取正确的防蚊措施能有效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险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使用防蚊产品: 在出门前,尤其是进行户外活动时,应使用含有避蚊胺(DEET)或伊默宁的防蚊喷雾或乳液,这些产品能够长效驱蚊,减少蚊子的叮咬机会。
穿着适当的衣物: 尽量穿着浅色、宽松、长袖的衣物,覆盖皮肤暴露的部分,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蚊子的叮咬机会。
保持居家环境清洁: 避免积水,定期清理盆栽托盘、水槽等容易积水的地方,防止蚊子在家中或周围滋生。
使用蚊帐或纱窗: 在室内,特别是晚上睡觉时,使用蚊帐或纱窗能有效阻挡蚊子进入房间。
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时段出门: 蚊子在日出和日落时段最为活跃,尽量在这些时段减少户外活动,或加强防护措施。
除了个人的防蚊措施,社区的共同努力也是遏制蚊虫滋生和减少登革热风险的重要环节。各大公共场所和社区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,杜绝积水的形成,减少蚊子的繁殖地。
目前,登革热没有特效药物,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。建议登革热患者要多休息,补充足够的水分,同时依据医嘱进行退烧和缓解疼痛的处理。出现严重症状如出血、持续呕吐或腹痛时,应立即就医。
在香港这样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,防范登革热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健康议题。透过做好防蚊措施,保持居家环境清洁,并注意个人健康状况,我们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登革热的风险。每一个人在这场防疫战中,都可以通过负责任的行动,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希望大家在户外活动的同时,注意保护自己,做好防蚊工作,安然度过这个蚊虫活跃的季节!